关灯
护眼
    “上马,出发,大人有令,一路马不停,人不歇,一直到总督衙门。”

    很快,浙军再次出发,三十六个倭寇首级被挂在了马鞍上,随着马蹄疾驰,晃动摇摆,滴答鲜血。

    在他们身后,三十六具无头的倭尸堆在柴堆上,烈火熊熊燃烧......

    一路马不停蹄,在夕阳西下前,朱平安一行终于抵达了嘉兴城门外。

    “大人,那便是有名的嘉兴三塔。”信使遥指西边的三座高塔,对朱平安介绍道。

    “为何在城外运河畔建此三塔?可有什典故?”朱平安好奇的问道。

    “此三塔始建于唐朝,当时京杭运河途径于此,此处有一深潭,名曰白龙潭,潭水终年幽深湍急,船隻经过此处,多有遇险之事发生,船隻沉溺者众。有高僧途径此处,言此处有白龙藏于潭中行风作恶,人们深以为然,于是运土填潭,建三座宝塔镇之。这就是嘉兴三塔的由来。”

    信使介绍道。

    朱平安点了点头,甚至在想,当年吴承恩写小白龙的故事,是不是也听了这个典故,产生了启发。

    “嘉兴知府赵大人当日缒下城牆就是躲避在这三寺之中,然后向前任浙江巡抚李天宠求援......”

    信使又道。

    朱平安听后,眼睛一亮,叫来刘大枪,低声耳语,“派人盯住三塔,麵或有倭寇相关人员藏匿,不要打草惊蛇。”

    “明白。”刘大枪点了点头。

    嘉兴知府赵崇在朱平安的污点名单麵,赵崇是被倭寇俘虏的,不是缒牆出城求援,这三寺为赵崇掩饰,可能是被赵崇蒙蔽了,也可能他们跟倭寇有关係,主动为赵崇掩饰。

    朱平安有一个直觉,盯着这,会有收获。

    “大人,总督大人提前有令,为了避免对城内百姓的影响,以及防御倭寇,随行的浙军将士要在城外军营安置,你可带十人护卫入城。”

    入城前,信使提前告知过朱平安,浙军需要在城外安置。

    朱平安自然毫无意见,自己又不是带兵夺权,浙军在城内和城外安置没有什区别。

    而且,惯例都是如此,为了避免扰民,客兵都是在城外军营安置的。

    虽然嘉兴知府赵崇投靠了倭寇,但是张经迁总督府来此,全麵接管了嘉兴城防务,隻要张经坐镇在嘉兴城,赵崇他就掀不起什大风大浪。

    朱平安带着刘大枪等十人随着信使往嘉兴城城门走去,刘大枪他们马鞍上,平均每人马鞍上挂了三个狰狞的倭寇首级,不时还有鲜血滴答到地上。

    “我的亲娘舅呀,吓死我了,这是哪来的军队啊,怎马鞍上挂了这多脑袋啊?这,这,这也太凶了,光天化日之下摘了这多脑袋?”

    “你们看清楚了吗?注意到了吗?”

    “还看清楚,光看到人头,就把我的七魂六魄给吓跑一半了,那还敢看清楚。”

    “你们呀,大惊小怪,那些首级都是倭寇的,没看到好些个首级都是倭寇的髡头吗,那可不是现场剃的,至少半年了,我可是剃头的老师傅,绝对不会走眼。”

    “什,是倭寇的首级?!妈呀,你别说,仔细看,还真是倭寇的脑袋!!!!是倭寇,那是倭寇的脑袋,乡亲们,那些都是倭寇的脑袋!”

    “真是苍天有眼啊,我们全家十八口全都被倭寇杀死了,多谢将军给我们报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