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待杨嗣昌走后,周建安便一个人在书房之中看着墙上的舆图开始谋划了起来。

    其实在他的计划之中是先北后南的,毕竟相对那些流寇,建奴才是重中之重,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建奴他们威武军可以对付,可是大多数的明军却不能对付,那对付流寇没有什么问题吧,所以周建安便没有多管南边之事。

    可事实偏偏不如人意。

    近年来天灾人祸不断,各地到处缺粮,到处都是受了难的百姓,都快饿死了揭竿而起之人肯定是非常多的。

    所以这才是越平越乱的根本原因,不解决这个问题,就算是周建安亲自领着大军前往,恐怕也只能压的了一时,压不了一世。

    对于更改这种现状周建安的心里已经有了一些主意,现在又有了内阁首辅的大力支持,那么执行起来也相对要简单的多了。

    当然,这是治本的事,是后话了,现在最应该担心的则是河南的现状。

    他自己亲身去过河南,那边的情况他很清楚。

    每每想到这个地方,在他的眼睛里便闪现出累累白骨来。

    还有那一幕幕因为饥饿而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的百姓,这些都不停的闪现。

    说实话,周建安作为后世之人,虽然来到大明也有些时日了,大大小小的大战也几乎都是刀刀见肉的那种,什么血腥的场面没有见过,可还是见不得这些。

    所以他留下了那么多的银子和粮食,为的就是河南的百姓们能够挺过这一关。

    他不是什么圣母,该杀之人他绝对不会心慈手软,大刀落下甚至眼睛都不会眨一下,可百姓们不一样。

    当然了,这么做也是为了大明的大局观所考虑的,毕竟河南乃是天下粮仓,这里的人口也是大明最多的。

    要是这里乱了,大明也就乱了。

    想完这些,周建安这才对整个河南的形势开始思索了起来。

    首先便是袁时中这个人,周建安若是没记错的话,他原本应该是在崇祯十三年才扯旗造反,而现在才十二年年底,他却提前反了,看来是自己的出现稍微改变了一些历史的走向。

    不管再怎么变,袁时中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名声还是要比张献忠罗汝才这些人要好的多,他们从来不对贫苦百姓动手,反而在每次抢到肥羊之后还会拿出一些出来分发给难民们。

    这就有点劫富济贫的意思了。

    但是这一次袁时中的突然入局和张献忠那蓬勃的野心都打了周建安一个措手不及。

    原本他觉得河南有一个李自成也就够了,自己也打算将派给老丈人的五千王府护卫们留在河南府,牟时升率领着在河南监视李自成的一举一动,并且周建安特别交代了牟时升,没有一举拿下李自成本人的把握,切勿贸然出手以免暴露。

    可随着袁时中的出现,周建安不得不将牟时升的五千人一分为二,其中一半兵马布置在开封城去。

    这支王府护卫们,在威武军的训练下也才月余的时间,其还根本没有达到脱胎换骨的程度,不过毕竟他们曾经也是王府精锐,平日里也没少训练,再加上那一身精良的甲胄和强劲的弓弩配上威武军的两千把新式燧发铳,周建安想来用两千五的王府护卫军来对抗两三万的流民应该不是什么问题吧?

    要知道在很多时候一个普普通通的把总就可以把上万的流民追的上气不接下气,自己这王府兵应该不止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