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曹玉林再来都护府时,已是伏廷走后好一阵子的事了。

    天气好,都护府园中的凉亭八角飞檐,风过无声。

    栖迟这会儿就在亭中坐着,手里拿着份官署的文书在看。

    忽而听见新露报了一声,她抬头,就见曹玉林冷不丁地出现了。

    她将文书放下,笑着说:“你是故意的?小义随军去边境了,你才来。”

    曹玉林今日倒是没着平常的黑衣,着了身青布衣裳,只有那张脸一如平常的严肃,走入亭中,站到她跟前来,一板一眼道:“我是奉了三哥的命令来的,三哥叫我在他走后多守在嫂嫂跟前。”

    栖迟眼光轻动,没想到伏廷安排得如此细致,他走时却是半个字也没说,不禁又笑道:“那你还到现在才来?”

    曹玉林觉得她是暗指还是因为罗小义的缘故,黝黑的脸上也没什么表情:“嫂嫂就莫要取笑我了。”

    栖迟不逗她了,逗了她也不会笑的。

    正要说别的,李砚走了过来。

    “姑姑,都已备好了,可以出发了。”

    她点点头,站了起来。

    曹玉林伸手扶她一把:“嫂嫂要去做什么?”

    栖迟指一下面前的文书:“官署送了文书来,报了民生上的事,眼下都护府只有我在,只好我来过问了。”

    曹玉林了然:“三哥不在,交给嫂嫂也是一样的。”

    栖迟笑笑,她本也没有插手这些官署事务的心,但来报的官员说大都护走之前交代过一句,有关民生的事可请夫人过问,因知夫人也是为北地好的。

    本也不是什么大事,官署是得了吩咐的,也不可让她多操劳,凡事来报一声便好了。但听了这话,她多少还是上了心,打算亲自去官署看看。

    毕竟她的确是想让北地好起来的。

    有曹玉林在,栖迟便不打算带新露秋霜了,她们近来一心想给孩子做衣裳,正忙得高兴。

    新露领命退去时,李砚快步迎了上来,堪堪站在亭前。

    “我陪姑姑去吧,如今姑父不在,府上就我一个男丁,刚好今日也无课业,否则我不放心。”

    曹玉林原先只知道他是光王府的世子,只觉得是个乖巧的少年,没想到他对自己姑姑竟是如此知冷知热的,看一眼栖迟:“嫂嫂好福气。”

    栖迟看了看侄子,被他这番话打动了,真是觉得他有些男子汉的模样了,点了点头:“那你就跟着吧。”

    曹玉林虚扶在她左侧,李砚扶着她右侧,好似多慎重似的。

    栖迟穿着抹胸襦裙,下裙宽松地遮掩着腹部,有孕以来身也并未添丰半分,乍一眼可能还瞧不出有孕,却被他们如此小心地搀扶着,无奈地笑一声:“不必这么小心翼翼的。”

    可二人全然不听,她只好随他们去了。

    说话间,一路出了府门。

    护卫们守着马车停在府门口。

    一身锦袍的李砚金冠束发,将栖迟扶到车旁,才松手,去从护卫手中牵了自己的马,打算跨马护车。

    这是学了他姑父的样子。

    正踩蹬的时候,栖迟也提着衣摆准备登车。

    忽听一声马嘶,如被利刃刺中般的尖利嘶鸣,她转头看去,李砚忽的从马背上跳了下来。

    眼神身形一闪,曹玉林迅速过去,拉着他就是一扯,口中喊道:“护卫!”

    这一切发生得太快,曹玉林那完全就是生生扯拽的动作。

    李砚刚从马上跳下,就被她迅疾按在地上,那马不知怎么了,如同疯了一般狂嘶不止,不停地跳起扬蹄,又踢着后腿。

    眼看着就要踩到人,栖迟离得最近,手一伸,扯住了缰绳。

    左右护卫早已冲上前来,防护着她,一部分人握着兵器环护戒备,另一部分帮着拉住马。

    栖迟紧紧扯着缰绳,口中急急说:“保护世子!”

    又有护卫连忙去拖地上的李砚,曹玉林已起身,挟着李砚往府门口退。

    栖迟这才松了缰绳,被护卫们簇拥着退回到府中,从马车到府门不过是一段台阶的距离,她走得急,一手扶着小腹,隔着高大的府门看出去,吃了一惊。

    李砚的那匹马被两名护卫按着,伏地嘶鸣,马臀上赫然中了一支箭,血滴到了地上。

    在曹玉林刚才按着李砚趴伏过的地方,还插着一支箭。

    刚才那一瞬间,她看见了马臀上的那支箭才及时将李砚拖了下来,才免于他被后一箭射中,而马受了伤,发了狂一般,很可能就要踩伤人。

    不知是从何处射来的冷箭,栖迟紧捏着手心,在府门外扫视一圈,都护府左右历来防卫严密,门前大街也不可能有闲杂人等随意往来,根本没见到有别人的踪影。

    她抑制着剧烈的心跳,吩咐一句:“去查。”

    护卫们立即分头而去。

    她扯上李砚,又唤曹玉林:“先回去再说。”

    府门幽深,高阶威严,是天然的防护,门前又隔着重重护卫。

    郎朗白日,这一出突兀而迅疾,但好似再无动静了。

    曹玉林没急着走,眼睛来回扫着左右,确定再无冷箭射出,拨开护卫走了出去,很快就回来,手里拿着那支箭。

    忽然出了这样的变故,是绝不可能再出府了。

    几人返回府中。

    李砚一路都紧紧扶着栖迟。

    一进屋,栖迟就问:“阿砚,你可有事?”

    李砚摇摇头,脸色发白,又回问她一句:“姑姑没事吧?”

    “我没事。”栖迟眼睛已看向曹玉林。

    她不等发问就道:“嫂嫂放心,我也没事。”

    新露和秋霜闻声而来,还觉得奇怪:“家主因何返回了?”

    话刚说完,却见世子脸上脏污,衣裳也沾了灰尘,再见后面跟着的曹玉林手里还拿着一支箭,顿时都知情形不对了。

    栖迟手扶着榻边,缓缓坐下,才算定了些神,吩咐一句:“莫要多问了,先煮壶热茶来。”

    新露行个礼,忙去煮热茶汤。

    有一会儿,屋中谁也没人说话,或站或坐,皆还陷在先前那一出中。

    直至茶香味传出,曹玉林看了眼栖迟,见她神情如常,倒好似和自己这种军人似的。

    不过经历过古叶城那样的凶险,自然是不会轻易受惊了。

    栖迟已经看到了她手中的箭,只一眼就蹙了眉:“这是突厥的箭。”

    曹玉林有些意外:“嫂嫂认得突厥的箭?”

    栖迟看着那箭,拧眉更紧,点了点头:“见过。”

    她当然认得,当初在伏廷背后见过,那种带着倒钩的箭,只有阴狠的突厥人才会用。

    她觉得不对劲,对新露说:“派人去知会官署,就说都护府外出了刺客,让他们将城中彻底搜查一遍。”

    “奇怪……”曹玉林捏着那支箭又看一眼,才板着脸出了声,却好似自言自语:“因着三哥要领军去边境,我这阵子一直打探消息,并未有突厥人混入才对,怎会有突厥人放出的冷箭?”

    如今不管是因为瘟疫还是因为备战,各州府的关卡都极其严格,城门都不怎么开了,如何会有机会让突厥人混进来?

    作为首府,瀚海府的关卡更是严密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