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宾馆坐落在一个土堆起来的小山上,从房间的窗户,可以看到太阳在河面上朝起夕落,所以叫运河宾馆。改革开放以后,所有从港澳来的客人都被安排在这间宾馆里。

    离休干部很长时间没有坐电梯了,当电梯门关上的时候,他有一种飘起来的感觉。走出电梯,离休干部两眼一抹黑地跟在小伙子后面,

    脚踩在厚厚的地毯上,没--有一点声音,仿佛踩在一堆上。走廊的两边墙壁上是一排壁灯,发出黄黄的光,那种晕晕的感觉又上来了,他突然想扶着墙壁站一会儿。正在这时,小伙子打开了一间房间的门。

    这是一个套间,窗户朝南,外边就是运河。小伙子打开窗户,一股清新的江风吹了进来,接着听到河水“哗哗”地拍着河岸的声音。

    套间外面是一间会客厅,厅里一圈沙发,沙发是浅黄色的。小伙子请离休干部坐,离休干部一匹古坐上去,身体立即深深地陷了进去,使他有一种被淹没了的感觉。

    “老领导,这是你的拆迁补助费。十万元,请你收好!”小伙子从自己的文件袋里掏出了一个存折,上面写了十万元的数目。

    “这……是政府给的?还是开发商给的?开发商给的我可不要!”离休干部没有想到这笔钱竟然会与拆迁扯上了关系,

    他知道老宅院里的人正抵制拆迁,与社区矛盾着,如果自己要了开发商钱的话,就等于被收买了。他是个离休干部,尽管无权无势了,但是老干部的品德还是要保持的。

    “开发商的钱、政府的钱还不都是一回事儿?”小伙子含含糊糊说了一句,看来好象不便于说的更多。

    “这钱,老宅院里的拆迁户都有么?”为了弄明白,离休干部还是追问了一句话。

    “他们是平民百姓,你是革命老功臣,他们怎么能与你相比?老领导,你就收下吧!我是负责照顾老干部的政府工作人员,你还信不过我?”

    说着,小伙子掏出了一张图片,那是棚户区改造之后新楼房的效果图:灿烂的阳光,照耀在新楼的大玻璃窗户上,楼下的草坪绿茵茵,儿都开了,

    年轻的夫妻们领着小孩子在院子里快乐的嬉戏着,看到这样的风光,离休干部的眼睛乐得瞇成了一条缝。[ ]

    “老领导,这个楼层,这一间,向阳采光充足,前面的地势开阔,是位置最好的一套房子,区领导让我们专门为你留下来的……”

    “好好好!”离休干部看到这儿,想起了子孙们对自己清廉一生住不上豪宅的怨言,觉得这一下可以让子孙们闭嘴了。

    “既然是这样,请老领导签字吧!”说着,小伙子拿出来一张拆迁协议书。

    “呵呵,这会不会是一个圈套?”离休干部警惕性高,他没想到政府给了这么多的恩惠,竟然会与签订拆迁协议书有关。

    “哪里会有什么圈套?”小伙子脸上堆满了笑,“不要说政府给了你补助费,即使是不给,你这老革命、老党员,面对区政府的号召,不也得起先锋模范作用嘛!哈哈……”

    于是乎,离休干部伸出颤抖的手,接了小伙子递来的签字笔,写下了自己的大名:丁二东。

    “丁老头儿签订拆迁协议书了!”当天晚上,这个消息在老宅院里不径而走。第二天,就在北市场棚户区里传开了。

    其实,即使是丁老头儿率先签订了拆迁协议书,其他的拆迁户也不会计较的。人家是离休干部,待遇高,经济条件好,一般的人家怎么比得了?

    但是,接下来,红英在社区召开了几次党员大会,要求社区党员要带头支持棚户区改造德政工程后,就有十几户人家退出抵制拆迁的联盟,签订了拆迁协议书。

    北市场棚户区踊跃签订拆迁协议书的消息,上了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为这,老拐叔、刘老师与霍帅有过一次碰头会,他们觉得,

    签订协议书的人都是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公家人,组织提了要求,他们不敢不响应号召,只要是其他的非常的、“在野”人士拒签,大多数人抵制拆迁的格局就不会改变。

    汪精松遵照周董事长的指示,来到老宅院里,为率先签订拆迁协议书的人家送纪念品。他将纪念品交给离休干部的家人之后,看到旁边的一个小屋子里开着门,就无意识的往里面瞅了一眼。

    “这是蹬三轮车的曹老三家。”离休干部的家人告诉他,“不知道怎么了?今天他没有上班?”

    “进去看看……”汪精松的脚步突然间停下了,因为,他看到这家迎着门口的一残破的桌子上,有一个瓶,瓶里插着一束芍药。他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灵机一动,就要进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