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新年初始,许都昔日繁华喧嚣的大街多了几分清冷,少了几分吵杂。

    各家各户都在自家的宅子里给长辈拜新年礼。

    郭府也不例外,苏青早早地就被偏水斋的下人们吵醒,穿上了新衣,一脸端庄地来到郭府正厅向郭太师、郭夫人、大哥大嫂拜新年。

    往年郭若水总是因为熬夜守岁,初一这一日起的总是特别晚。

    而今苏青顶替了郭若水的身份,却是把郭九小姐本应该有的模样去了九成九。容貌还是那样的容貌,只是这段时日在李嬷嬷的教导下,变得越来越有样子了。

    举止行为,都堪称是大家闺秀的典范。

    郭夫人还无法适应这样知书达理的郭若水,郭太师与郭睿明倒是很习惯的很快。苏青已经把宫里的规矩学了个遍,如何回话,如何行走,如何做事以及如何伺候上殿。

    年前郭家封了厚厚地谢礼,郭睿明亲自送李嬷嬷回了宫。

    齐静兰虽然身为郭家长媳,掌管家里一应事务,但是“狸猫换太子”这种大事,郭太师还是觉得越少人知道越好。

    于是齐静兰不明就里地拉住苏青一通说:“都说女大十八变,我看一点都不假。我们家九姑娘这几个月就跟脱胎换骨了一样,六皇子一定会喜欢的。”

    苏青颔首笑着:“嫂嫂莫要打趣我了,以前那些事不过就是若水年少不懂事惹下的。而今我即要嫁入皇家,自然是以郭府名誉为重。”

    苏青这话看似是在回答齐静兰,其实是说给在场的其他三位听的。

    苏青自从进了郭府,就没有出去过。就算是郭睿明有心查苏青背后的指使也无从查起。

    郭睿明收敛了心思看向齐静兰,问道:“去大相国寺的东西可准备好了?”

    齐静兰回道:“是,祭祖的东西早就备下了。祖宗的事情可不敢马虎。”

    郭太师放下手中的茶盏:“既然准备好了,那便出发罢。早去早回。”

    整个东陵,在大年初一这一日,除了皇族不祭祖以外,其他的各家各户都要准备好纸钱、吃食、香火,有宗祠的去宗祠,有坟头的去坟头,总该是要祭拜祖先,祈祷来年家和万事兴,祖宗庇佑如此一类的事情。

    像郭府这种官居一品的大户人家,宗祠都是建在大寺庙之中,有专门的僧侣打扫,每日聆听佛经禅诵,以求祖宗早登极乐,以候天颜。

    东陵东郊外的大相国寺是皇家寺庙。只要是为东陵立下赫赫功绩的名门望族,在大相国寺里都有东陵帝亲赐的宗祠。

    这是皇族承认的至高无上的荣誉,无数家族以可以进入皇家寺院建立宗祠为荣。

    东陵开国,帝传不过两代。

    大相国寺的宗祠园中,只建了开国十二元勋的宗祠。开国十二元勋的宗祠分了十二座小殿阁,矗立在宗祠园中。

    初一这一日,家家户户都要拜祖,但这香火甚旺的大相国寺,在这里一日门可罗雀。

    一来是平民百姓知道开国十二元勋那些高门显赫之人,会在今日来祭拜,为了不冲撞贵人,百姓都选择避行。

    二来是大相国寺要开始准备东陵皇族初十的谒庙事宜,所需要的事物,寺里要倾尽所有的去采办,没有多余的僧侣可以接待香火。

    所以这一日,建在东陵东郊的皇家寺庙略显得有些安静。

    东行的官道上,只看得到郭家一行马车在行驶。

    苏青坐在第三辆马车中,撩起车帘,远远地瞭望者那一座金碧辉煌皇家寺庙,顿时心中五味杂陈,眼睛里多了一些难以琢磨的晦暗。

    “到了老爷。”郭府管家在车外喊停了车队以后,才到郭太师的马车前禀报。

    三辆马车帘子被郭府的下人整齐有序地撩起,郭太师带着郭夫人、郭睿明、齐静兰、苏青下了马车。

    早早地在门口等候的小僧侣,引着郭太师一行人,去了宗祠园。

    东陵帝国开国十二元勋,多数都是武将。历朝历代开荒拓土,能立国本论功行赏,一直都是武将当先。

    在先帝还在世的时候,册封的十二功臣,有八位都是提着脑袋,在战场上厮杀用自己、儿子以及一姓满门男儿热血奠定了东陵国土的大将军。

    其中武将们的首功皇太\\祖赐给了北寰镇南将军府。

    当年正是北寰将军府的大将军北寰翎与林府的大将军林茂以过人军事智谋,狠厉地攻城手段,在半年之内连下南泽十城收复江南,奠定了东陵帝国立国的南疆封疆边界。

    自古以来,南方鱼米富庶,少不得是兵家必争的粮仓之地。

    当日,北寰将军连下南泽十城,抢夺的就是江南粮食的仓储。

    南泽痛失江南粮仓,无力供养开支庞大的军队,只能一退再退,至今勉强苟活。

    而当年那个三十岁便已坐上东陵三品高官、兵部尚书之位的北寰翎也是风光无限。都道自古乱世出英雄,英雄出少年,北寰翎便是那个乱世而出的少年英雄。

    当年北寰将军的名头,可以一点都不比如今号称东陵战神的许安归逊色。